项目  | 
   内容  | 
  
  
   一、教学价值分析 (从学科素养层面、人生层面分析)  | 
   1、学科素养: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2、人生层面:通过本课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尊重科学,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分析知识类型、思维)  | 
   1、  概念:“两弹一星”、科技强国 2、  命题: (1)各时期科技发展的特征与原因? A.新中国为什么以军事建设为主,“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应不应该研制原子弹? B.改革开放前为什么能够取得一定科技成果? C.改革开放后科技能够取得爆发性发展的原因? (2)科技发展能够带来哪些变化? 3、原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4、思维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古鉴今  | 
  
  
   三、教学任务分析    (分析知识层级,特别是重难点)  | 
   知识层级:(上位下位等) 必修三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其中第1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与后面两课内容并列,并且共同组成新中国科技文化的内容。  | 
  
  
   四、学习者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认知现状)  | 
   认知现状:(原有知识等)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新中国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和背景并不了解,对于这些成就的影响认识也不够全面。因此,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五、学习目标精准描述 (从建构、巩固、运用三个维度进行可量化的描述)  | 
   描述方法:A(主体)C(条件)B(动作)D(程度)法 1、  学生根据教材及所学内容,列举出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2、  学生根据所列举的各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归纳出各时期科技成就的特征。 3、学生通过提供的材料,分析各时期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4、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举例说出科技发展能够带来哪些变化。 5、学生结合国情,展望中国科技的未来与走向。  | 
  
  
   六、针对学习目标达成需要来设置题目 
  | 
      | 
  
  
   七、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五星网状教学模型,宏观把握思路)  | 
   五星网状教学模型(启动、建构、巩固、运用、总结) 启动:播放视频复兴之路,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建构一: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学生自主填表格,教师补充最新科技成就图片资料) 建构二:各时期科技发展的特征与原因? A.新中国为什么以军事建设为主,“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应不应该研制原子弹?(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B.改革开放前为什么能够取得一定科技成果? (展示材料,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C.改革开放后科技能够取得爆发性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建构三:科技发展能够带来哪些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补充总结) 总结:中国科技的未来和方向?  为建设科技强国而奋斗、树立信心、坚定梦想、努力前行! 巩固:五个选择题  运用:(学生自主完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时期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八、知识点微设计 (建构与巩固,突破重难点)  | 
   主要对重难点突破进行教学设计 建构二:各时期科技发展的特征与原因? A.新中国为什么以军事建设为主,“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应不应该研制原子弹?(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B.改革开放前为什么能够取得一定科技成果? (展示材料,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C.改革开放后科技能够取得爆发性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物质基础(经济实力的增强); 国际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政策决策(党和政府的重视); 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精神…… 建构三:科技发展能够带来哪些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补充总结) 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讨论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科技发展能够带来哪些变化? 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增强了国家实力,提高了国家地位,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巩固:练习题(学生抢答,加分形式,题目见环节六作业第五、六题)  | 
  
  
   九、成品 附件添加学案、课件等  | 
   输出教学设计、课件、学案、作业    | 
  
 
 
六、针对学习目标达成需要来设置题目
1、记忆类:请举例说出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填表格
 
  
      | 
   时间  | 
   成就  | 
  
  
   新中国成立——文革前  | 
   1964  | 
      | 
  
  
   1964  | 
      | 
  
  
   1965  | 
      | 
  
  
     文革期间  | 
   1967  | 
      | 
  
  
   1970  | 
      | 
  
  
   1973  | 
      | 
  
  
     改革开放后  | 
   1983  | 
      | 
  
  
   1991-1994  | 
      | 
  
  
   1993  | 
      | 
  
  
   1999起  | 
      | 
  
  
   20世纪末  | 
      | 
  
  
   2003-2016  | 
      | 
  
 
2、巩固类:
(1)“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的现代中国科技成果(    )
A.打破了美苏等国家的核垄断                
B.表明中国拥有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C.使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D.标志着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4)中国第一报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
C.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              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事业摆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位置。下列正确反映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历程的是(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863计划”的制订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④“向科学进军”热潮掀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3、运用类: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课后作业(见学案)
针对学习目标达成需要来设置题目
2、记忆类:请举例说出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填表格
 
  
      | 
   时间  | 
   成就  | 
  
  
   新中国成立——文革前  | 
   1964  | 
      | 
  
  
   1964  | 
      | 
  
  
   1965  | 
      | 
  
  
     文革期间  | 
   1967  | 
      | 
  
  
   1970  | 
      | 
  
  
   1973  | 
      | 
  
  
     改革开放后  | 
   1983  | 
      | 
  
  
   1991-1994  | 
      | 
  
  
   1993  | 
      | 
  
  
   1999起  | 
      | 
  
  
   20世纪末  | 
      | 
  
  
   2003-2016  | 
      | 
  
 
2、巩固类:
(1)“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的现代中国科技成果(    )
A.打破了美苏等国家的核垄断                
B.表明中国拥有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
C.使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D.标志着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4)中国第一报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A.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                       B.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
C.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              D.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事业摆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位置。下列正确反映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历程的是(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863计划”的制订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④“向科学进军”热潮掀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3、运用类: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课后作业(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