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建设和教研->教学资源->正文

五星网状教学模式语文教案

--魏惠的《荷塘月色》设计

时间:2018年04月24日 16:42    来源:平冈中学    作者:平冈中学    阅读:

九步教学法

阐述

一、 教学价值分析

(从学科素养层面、人生层面分析)

1.人生层面分析:提高语言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科体系层面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美文,描写技巧纯熟,注重炼字,语言生动优美,在写作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分析知识类型、思维)

1.知识类型分析

①陈述性知识:

事实类知识:荷塘月色的形象

概念类知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的描写角度、比喻、博喻、拟人、通感、叠词

②原理类知识:通感

③程序类知识:品味语言的方法

2.思维分析:①学习修辞手法时的演绎、类比思维

②品味语言时的比较法

三、教学任务分析

(分析知识层级,特别是重难点)

能够从描写技巧和炼字两个角度学习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1.知道常用的描写技巧和炼字的方法。

(1)景物描写常用技巧: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从视、听、嗅、味等多种感觉的角度去描写、运用修辞手法等。

(2)炼字的常用角度:音韵、形式、含义、手法、使用效果等。

2.精读4、5自然段,从朗读、描写内容、描写角度、修辞手法、炼字等角度品味其语言美。

四、学习者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认知现状)

认知现状:

1.学生在第一节课中回顾了散文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阅读方法,学习了《荷塘月色》的线索、结构、作者感情、情景关系。

2.对于本文的语言美,学生还停留在一个朦胧的阶段,可以感受到它的美,但不能具体说出美在哪,为什么美。

五、学习目标精准描述

(从建构、巩固、运用三个维度进行可量化描述)

能够从描写技巧和炼字两个角度学习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六、课堂评估与课后作业设计

课堂评估

一、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本文4、5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这两段分别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的?

2.这两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两段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好在哪?

三、综合练习:发挥想象,选择下面一组关键词,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要求借景抒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注意准确用词。

1.落榜、中秋、雨 2.第一名、校园、春天

课后作业

阅读颜元叔的《荷塘风起》 和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从描写技巧和语言特色两个角度比较它们与《荷塘月色》的异同。

七、 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五星网状教学模型,宏观把握思路)

启动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小结《荷塘月色》的整体美,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建构

一、朗读本文4、5自然段,感受其语言的音韵节奏美。

二、比较朗读原文和改写后的文段,说说两者的差异。

三、精读本文4、5自然段,从描写技巧和炼字两个角度品味其语言。

(一)内容和描写角度:

(二)修辞手法:重点分析博喻和通感手法。

(三)用得特别好的字词:重点在叠词和动词。

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2.小溪一路欢歌,向着大海奔跑。

3.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5.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运用

综合练习:发挥想象,任意选择下面一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要求借景抒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注意准确用词。

1.落榜、中秋、雨

2.第一名、校园、白天

总结品味语言的方法

1.展开想象,融入感情,反复诵读。

2.分析其描写技巧(描写顺序、角度、手法)

3.注意炼字。

4.比较阅读。(压缩法、替换法)

八、知识点微设计

(建构与巩固,突破重难点)

知识点一:博喻

建构

1.概念:就是用3个或3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去说明一个本体。

2.分析例句: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

3.找出并分析文中使用了博喻的句子: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运用博喻手法。

1.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知识点二:通感

建构

1.概念: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的一种修辞。

2.分析例句:

(1)她笑得很甜。(用味觉写视觉)

(2)人靓歌甜。 (用味觉写听觉)

(3)睡得正香。 (用嗅觉写视觉)

3.找出并分析文中使用了通感的句子: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运用了通感手法。

1.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

2.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九、成品

教学设计、课件、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