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建设和教研->教学资源->正文

五星网状教学模式语文教案

--陈彬彬的文言文倒装句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8年04月24日 16:31    来源:平冈中学    作者:平冈中学    阅读:

九步教学法 阐述
一、(从学科素养层面分析)

建构与运用语言,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语言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显著不同。倒装句就是一个重要的差异点,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倒装句的语法体系,巩固倒装句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搭建起认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异同的重要桥梁。

 

 


二、教学内容分析

陈述性知识:句子成分以及语序

原理类知识:倒装句的类型: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程序性知识:文言文翻译

 

 

三、教学任务分析

(分析知识层级以及教学重难点)

本课为文言文知识梳理的专题之一。所选用的例句覆盖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多个课内篇目。分别从倒装句的四大类型进行巩固,并建构起倒装句的类型体系。培养学生形成文言文阅读语感,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本课重点在于判定倒装句的具体类型以及倒装句式的翻译。难点在于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类型的辨析。

四、学习者分析

(分析学生认知现状)

1.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相关知识。能够划分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

2.通过一年半的文言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并部分掌握了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相关知识。存在着“能准确翻译倒装句但不会辨析类型”或者“无法正确翻译倒装句”两大问题。

 

五、学习目标精确分析

 

1.学生能准确说出文言文倒装句式的四大类型及该类型的下属分类。

2.能举出每种倒装句的例句。

3.能准确翻译带有倒装句式的文言语句。

 

 

 

 

 

 

六、课堂评估与课后作业设计

1.课堂评估:倒装句类型内部借助“巩固”环节进行评估(见学案),四大类型辨析借助“运用”环节进行评估。

运用请在括号内填写下列倒装句类型并翻译句子

A.主谓倒装 B.宾语前置 C.定语后置 D.状语后置

1.访风景于崇阿。

2.之二虫又何知?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8.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9.长(年长)于臣。

10.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2.作业设计:

①分类整理必修1——5的倒装句式。

②长期从文言练习中分类整理倒装句式。

 

七、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指导思想:借助五星网状教学模型进行课堂设计。

1. 启动:借月考翻译中出现的错误引入本课题。

2. 建构:参考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建构起倒装句的类型体系。

3. 巩固:依次巩固文言倒装句式的四大类型,并同时进行该类型的下属类型总结。

4. 运用:通过10个句子的句式辨析及翻译检测巩固成果。

5. 总结:文言倒装句式的判定方法。

 

 

 

 

 

 

 

 

 

 

八、知识点微设计

 

 

 

 

 

 

 

 

 

 

 

 

文言文倒装句式知识体系图

九、出品

教学设计、课件、学案。

 

 

 

 

 

 

文言文倒装句式复习课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

活动

说明

启动

(3分钟)

通过学生在月考文言文翻译题“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一句翻译中出现的错误来启动对于倒装句知识的复习。

请学生观看两份月考翻译题中的答题样卷截图并评分。

建构

(5分钟)

 

建构:倒装的概念及倒装句类型

将倒装句相关概念与现代汉语语序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

巩固1

(2分钟)

通过例句解析主谓倒装句

补缺:解释主语、谓语的相关概念。构成主语谓语的句子成分。

巩固2

(8分钟)

[步骤一]将例句与宾语前置的具体类型连线,归纳出宾语前置的三种具体类型。

[步骤二]翻译含宾语前置句式的语句,并进行相应的语法分析。

学生解答,

教师评估巩固效果

巩固3

(7分钟)

解析定语后置的含义,让学生将例句分别归入“定语后置的类型”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复习巩固定语后置四种类型的标志字词。

重点关注标志字

“之”和“者”

巩固4

(5分钟)

 

解析状语后置的概念及其类型

强调现代汉语中“谓前状”的规律,解释说明状语后置相关内容。

运用

(7分钟)

判定倒装句具体类型并翻译

进行学习效果评估

巩固

(3分钟)

补充完成倒装句式知识体系图

让学生当堂记忆

总结(5分钟)

1.牢记现代汉语语序,根据词性区分句子成分,了解倒装句各个类型倒装的成分是什么。

2.关注“于”、“以”、“之”“者”等标志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

3.调整至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后再进行翻译。

争取由学生自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