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回顾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高质量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发展->高质量学习->正文

家长要知道的高质量学习系列谈 3.知识结构是怎么建构起来的

时间:2017年05月17日 00:00    来源:平冈中学    作者:平冈中学    阅读:

主讲人刘静波:中国教育学会高质量学习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平冈中学校长。

根据五星网状学习模型,学习是由启动、建构、巩固、运用、总结五大元素组成。其中建构是学习新知识的核心元素,本文着重讨论建构,让家长初步了解建构的概念、建构的模型、建构的技术。

◆什么是建构

◆灌输:建构的对立面

要充分理解建构,就要理解它的对立面——灌输。

“要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里就隐含着灌输:学习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里、书本中搬运到学生头脑里。大部分教师、家长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教师强调知识点要讲清讲透,要训练到位。考试就是与标准答案做对照。因此教师的关注点是知识,思考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快速高效地把知识原封不动地搬到学生头脑里去,这就是很多教师改变不了灌输的原因。家长也是这样对孩子讲:“你有没有记住”、“这个答案对不对”,这话语背后也认为学习就是灌输。灌输是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的容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学习:是化学反应

学生学习是具有主动性的。把外界的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形成个人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

如果把学习当成物理反应,只管往学生脑里塞东西就可以——如果要学知识A,就直接把知识A扔进学生脑袋里面。根据建构的观点,你不能直接扔进去A,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头脑中的BCD知识通过判断、分析和推理,然后变成A。因此,真实的学习是化学反应,是把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反应生成一个新知识的过程。

比如,学生要学“狗”这个字,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问学生狗是什么样子,通过“狗”字的演变过程来看“狗”字是怎么来的,与“猪”、“狼”等字对比有什么异同,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狗”与我们的关系,这样孩子就形成“狗”的意思,了解“狗”的写法,并且把“狗”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建构。

◆(小贴士)建构学习有三个特点

1.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没有任何相关背景知识和经验是很难学会一个新东西,比如你有本事给一个三四岁孩子讲辩证唯物法吗?

2.学的东西必须具有意义。也就是孩子能够用他现有的知识去理解它,比如孩子学了“狗”字,他看见“狗”字就可以联想到与狗相关的很多信息,这就说明“狗”字产生了意义。

3.所学的东西必须在他的知识结构或者生活经验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所学的东西必须能纳入某种已有知识结构中,如果所学的东西与他头脑中任何东西挂不了钩,那他学不进这个东西了,如果让你学一个从未见过也不理解的阿拉伯文字,打死你也学不会。

◆建构的模型

“建构是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学习新的知识”,这句话过于抽象,并不能指导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只有把建构这个概念具体化、模型化后才能成为指导孩子学习的工具。

用一个例子对建构的基本模型(见下图)做一个简单的解释。

比如,要学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个新知识,如15.5÷5=3.1,学生就必须掌握整数的除法、小数的乘法、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这三点知识,这三点知识就是必备知识。但实际上不同学生头脑中装的知识不一样,有的这三点必备知识都掌握,有的可能掌握了其中一点,有的什么都不懂,甚至简单的乘法都不会,我们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称之为已有知识,不同学生已有知识是不一样的。新知识还必须纳入一定的知识结构,这才算完整的建构。

◆建构的基本模型

已有知识

必备知识

新知识

知识结构

◆(小贴士)建构的三个重要环节

1.如何从必备知识到新知识;

2.如何从已有知识到必备知识;

3.如何从新知识到知识结构。解决这几个环节,就可以大大提高建构的速度和质量。

◆建构的技术

解决建构模型中的三个环节,不需要空洞的理论,而是实在的技术。解决必备知识到新知识需要两个技术。

◆知识层级分析技术

这里用一个例子简单了解知识层级分析技术。

假定学习的新知识是: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要学习这个新知识,就要进行知识层级分析。

第一层级分析:(1)能应用圆柱体体积公式V=SH;(2)能识别圆锥体;(3)能识别或作出圆锥体的高;(4)掌握了分数运算技能。第一层级的知识就是必备知识。

第二层级分析:(1)能识别圆柱体;(2)能识别底面积和高;(2)能进行乘法计算。

第三层级分析:还可对乘法计算又可以知识分析。

知识层级分析的结果可以形成知识金字塔,通过金字塔图就可以判断学生已有知识处于什么层级。

◆知识建构技术

知识建构技术,是指从必备知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类比、比较、交流、体验等方式得出新知识的技术。

要解决已有知识到必备知识,就必须掌握两个技术。

1.补缺技术

如果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必备知识,当然最好不过了。可真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缺少必备知识。比如要学习初中化学的《质量守恒定律》,可他连什么是质量、什么是化学变化都不知道,怎么能学好质量守恒定律呢。这时候,就要用补缺技术,要补齐从已有知识到必备知识的缺口,只有在补齐知识缺口的情况下,学习才是有效的。

2.前概念转变技术

对建构知识来说,最可怕的是头脑中装有错误的知识。比如,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太阳光线是呈放射状射到地球的,其实“太阳光线是呈平行状射到地球的”,如果学生头脑中有这样的错误想法,会对地理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学生拥有的这种错误想法,叫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如何把错误的前概念转变为正确的科学概念,叫前概念转变技术。

这些技术需要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如此才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